▶︎專業指導老師

呂文慈,1962年出生於臺北市,6歲開始學習鋼琴, 16 歲學習長笛,1981年進入東吳大學音樂系,主修長笛,
副修鋼琴,由於喜好創作的心性,在幾經思考之下,於大二轉主修為作曲,師事潘皇龍教授。
在潘教授指導之下,於現代音樂創作的技法與觀念方面,獲得極大的啟發。1989年赴美國求學,
進耶魯大學音樂研究所,師從 Jacob Druckman 學習理論與管弦樂法、從 Martin Bresnick 學習作曲、
從 Lukas Foss 學習理論、從 Jack Vees 學習電腦音樂。1991 年學成返國之後,即任教於文化大學西樂系至今,
除教學之外仍創作不懈。現為亞洲作曲家聯盟臺灣總會理事長、臺灣作曲家協會理事長。作品經常發表於
臺灣、大陸、香港、日本、韓國、琉球、泰國、美國、法國、波蘭、瑞典等地,深獲佳評。
1968年 學習鋼琴。
1978年 學習長笛。
1982年 學習作曲,師事潘皇龍教授。
1985年 發表《室內樂》為長笛、單簧管、中提琴、鋼琴;畢業於東吳大學音樂系。
1986年 於亞洲作曲家聯盟第十一屆大會音樂節中,發表《五首鋼琴小品》。
1987年 赴琉球參加「現代音樂論壇及音樂節」,並發表長笛獨奏曲《日月》;《午後的和聲》榮獲「文建會創作徵選獎」;赴日本仙臺參加「亞洲音樂論壇」,並發表《五首鋼琴小品》。
1988年 於中韓作曲家交流音樂會中,發表絃樂四重奏《卜算子》;表長笛獨奏曲《日月》榮獲「文建會創作徵選獎」。
1989年 《日月》、《卜算子》及《午後的和聲》榮獲美國耶魯大學Alec Templton獎,進入該校音樂研究所就讀。
1990年 《世間女子》與名作曲家Martin Bresnick及Bernard Rands等人之作品共同發表於美國Spraque Memorial Hall。
1991年 以優異的作曲成績畢業於美國耶魯大學,獲音樂碩士學位。
1992年 獲選兩聽院該年度「樂壇新秀」,於國家演奏廳舉行個人作品發表會。作品《HOWL》由法國第一女低音管名家Garll與采風樂坊首演於法國。
1994年 《世間女子》發表於紐約文化中心。
1995年 《北臺灣風情畫》於亞洲作曲家聯盟第十七屆大會中,發表於泰國。
1998年 《日月》發表於瑞典。
2001年 《奔》發表於臺北國家演奏廳;《芒鞋》由市民管絃樂團首演於臺北國家音樂廳。
2002年 舉行個人近五年室內樂作品發表會於十方樂集。
2003年 《南臺灣素描》發表於韓國;《五首鋼琴小品》發表於臺北國家演奏廳。
2005年 《芒鞋》由臺北市立交響樂團發表於臺北;《葵花地-聲樂篇》發表於韓國;《樹倒猢猻散》首演於臺北城市舞臺。
2006年 《鋼琴上的貓》由中國文化大學管樂團首演於臺北中山堂;《葵花地-古箏篇》首演於波蘭;《奔》發表於韓國。
2007年 《葵花地-古箏篇》發表於臺北;《東門之枌》發表於臺北、上海;《飛鵠行》發表於韓國首爾。
2008年 《緣起緣滅》發表於韓國大邱。
2009年 《鐘塔‧鬥牛犬》發表於臺北新舞臺;《結構‧解構》發表於韓國首爾;《冷月》由長榮交響樂團首演於臺北國家音樂廳。
2010年 《南臺灣素描》發表於廈門鼓浪嶼音樂廳;《夏夜狂歡》由耶魯校友室內樂團首演於臺北國家音樂廳。
2011年 與受邀至南非開普敦 City Hall 音樂廳表演,慶祝建國一百年音樂會並發表《油桐花的幻想》。同年於臺北國家演奏廳。
2012年 發表客委會委託之鋼琴協奏曲《月光華華》。
2013年 《老山歌》發表於東吳松怡廳、管樂交響作品《第五大道》由華岡交響管樂團首演於臺北國家音樂廳。